雖然已經過了旅游旺季,但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旅游熱度依舊不減,這得益于當地良好的生態和城鄉環境。近年來,甘南州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縱深推進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加快建設生態文明小康村,打造環境革命升級版,以清潔、嶄新的面貌迎接各方游客。
傷筋動骨之痛換來脫胎換骨之變――甘南走出了一條具有時代特征、地方特點的文化旅游發展之路,實現了旅游人數和綜合收入連續5年“井噴式”增長,進一步釋放了文化旅游在助力脫貧攻堅、實現全面小康、推動轉型升級、促進鄉村振興等方面的蝶變效應。
清晨,清掃自家院落和房前屋后是甘南州合作市尖木克街道下加拉村村民程新梅每天的功課。此外,她每周五還會參加社區的環境衛生日活動,清掃巷道、撿拾垃圾。
“以前,巷道里到處是垃圾,流浪狗到處跑,現在巷道干凈整潔,我們正謀劃著開辦農家樂!”下加拉村村民何順喜說起村子發生的變化滿臉笑容。
甘南州位于甘青川三省交界處、青藏高原與黃土高原過渡帶,游牧文明與農耕文明在此融合交會,擁有豐富的旅游資源。以前,甘南的草原上、道路旁、旅游景點里,垃圾亂倒亂扔,農牧村“人畜混居”的積習根深蒂固,“臟亂差”引發的“破窗效應”愈演愈烈,成了阻礙甘南發展的絆腳石。
2015年以來,甘南州委、州政府下定決心、重拳出擊,綜合運用宣傳、組織、行政、法律等多種手段,在全州深入開展了“環境革命”,全面徹底整治“臟亂差”,讓甘南的整體形象和氣質內涵煥然一新,實現了4.5萬平方公里“全域無垃圾”的預期目標。
如今,甘南的城鄉面貌與以往相比大幅改觀,全國各地游客蜂擁而至。城鄉環境綜合整治作為一項發展之計、穩定之舉、改革之策、民生之道,已深入人心。
走進甘南州卓尼縣阿子灘鎮阿子灘村,干凈整潔的水泥路連通家家戶戶,雖以天氣寒冷,千畝花海景觀中仍有零星傲霜挺立的花兒。阿子灘村村民巢永生說:“我今年純收入已有8萬元了,到年底達到10萬元肯定沒問題!”
去年12月份,在鎮政府支持下,巢永生辦起了農家樂,“以前到處奔波,風吹日曬還掙不上錢,F在村里發展旅游業,不用出苦力就能掙到錢,還能為家鄉作貢獻!”
這是甘南州以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為基礎,引導村民以生活方式轉變推動生產方式轉型的一個縮影。“以前臟亂差,謀生門路少,只能靠天吃飯,F在村子變美了,成了景區,村民們都搞起旅游業,大家的幸福感都增強了!”阿子灘村黨支部書記王昌龍說,阿子灘村有15戶農家樂,既讓游客吃上了農家飯,也讓村民的錢袋子鼓了起來。
立足當地旅游資源實際,甘南州對氣候良好、景觀優美、餐飲有特色、住宿潔凈、交通便捷的村,依托綜合優勢,建設休閑度假村,讓農牧民群眾轉產增收,吃上了綠色生態飯。如今,像阿子灘村這樣的旅游村甘南州已建了1000多個,惠及48萬農牧民。
甘南州根據不同村落將原有民居改造與新建旅游景點相結合、生態畜牧業與文化旅游業相結合、生態保護與產業發展相結合,積極探索“技能培訓+黨員帶頭+群眾開辦”的營業模式,形成了“旅游+觀光+娛樂+餐飲+住宿+購物”一體化的旅游產業發展鏈條。
“我在監控室上班,3個月實習期滿后,工資有3500元。在這里可以學習監控管理技術,回村后對建設尕秀景區有幫助。”甘南州碌曲縣尕海鎮村民其俊扎西說。
其俊扎西今年24歲,2014年他家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2017年,他們以5000元扶貧資金購置了一頂帳篷入股尕秀村曬金灘帳篷城,每年有800元分紅收入。2019年,從甘肅機電職業學院畢業后,其俊扎西和母親都到帳篷城務工,每月有2800元收入。
今年,尕秀村和甘南佳美商貿有限責任公司實行村企聯營。在旅游淡季,其俊扎西便被調配到佳美公司工作。“通過村企聯營,企業成了我們輸出勞動力的培訓基地。不僅讓村民增收,還讓他們掌握技能,為以后村里的建設積蓄力量。”尕海鎮黨委副書記王麟說,有14名像其俊扎西這樣的大中專畢業生正在接受實訓。村上的8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2017年每戶購置一頂帳篷,以實物形式入股尕秀村曬金灘帳篷城享受分紅,貧困戶不僅可以在帳篷城務工,還有馬隊收入,旅游旺季人均能收入3000元,年收入能有1萬多元。(經濟日報記者李琛奇趙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