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衛生整治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卓尼縣始終堅持目標不變,標準不降,力度不減,把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工作作為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以高度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推動工作任務落實,做到整治工作換新顏、鞏固治理見長效。今年卓尼縣入選生態美、人文美、產業美的“中國最美縣域”榜單。
各級領導靠前指揮推進環境綜合整治
卓尼縣各級領導干部親力親為、率先垂范,真正把自己擺進城鄉環境固提升工作中,精心部署、精心督導,細化分工、細化措施,積極主動作為,及時解決問題,切實做到“安排工作必講環境整治、下鄉調研必看環境整治、督查推動必抓環境整治”,全力統籌推進城鄉環境綜合整治鞏固提升行動。
持續強化宣傳方式著力提升環境意識

為深入學習和貫徹《甘南藏族自治州城鄉環境衛生綜合治理條例》,進一步增強廣大干部群眾生態文明觀念和環境意識,全域辦充分利用“六五”環境日宣傳工作,發放城鄉環境衛生綜合治理條例、制度匯編等宣傳冊、倡議書2萬余份,并組織成員單位開展了《甘南州城鄉環境衛生綜合治理條例》專題宣講活動,倡導全民積極自覺行動,切實做好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工作。
不斷創新工作方法鞏固提升治理成效
一是以重點工作為抓手,不斷提升人居環境。
今年以來,圍繞卓尼縣委縣政府決策部署,以“一十百千萬”工程為牽引和平臺,著力推進城鄉人居環境向縱深推進,做大做強“全域旅游無垃圾·藏王故里·秘境卓尼”這一特色品牌,投資2.69億元,全面提升改造5座觀景臺、10座旅游廁所,新建6座A級旅游廁所,高標準、高規格打造3個文化旅游標桿村;打造土司廣場、游客廣場、花海、民宿、標識系統等設施,配套了觀景小火車、彩虹滑道等游客娛樂設施;打造16個全域旅游專業村,結合旅游專業村建設和東西協作平臺,累計培育了191戶農家樂和精品民宿,全縣農牧家樂及精品民宿總數預計可達376戶,真正讓鄉村旅游成為富民增收的新引擎、鄉村振興的動力源。
二是以嚴格執法為手段,切實改善縣域環境。
卓尼縣交通局以全面優化交通運輸領域環境為目標,制定了《卓尼縣交通運輸環境綜合整治實施方案》,組織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人員,重點查處超限超載車輛、整治路域環境及運輸市場規范運營工作,并與全縣砂石料廠、商砼廠進行宣傳,并與全縣各砂石料加工廠、商砼廠簽訂《超限運輸治理、路域環境整治及道路保暢協議書》,有效阻斷超限超載貨物運輸行為,依法查處超載車輛500余輛。同時嚴格落實“路長制”,常態化治理路域車窗垃圾、石碓、土堆、草堆、柴堆等亂堆亂放現象2000余處,確保路域完好暢通,干凈整潔。
三是以各項制度為依據,全力整治河湖環境。
全面推行河湖長制,建立健全河湖長制管理制度和考核辦法,把河道管理延伸落實到村,形成縣、鄉、村三級河長全覆蓋的網絡監管格局。依法取締違法采砂場43家,拆除采砂臺、砂篩架等采砂設施45處,平整生態修復河道50公里,治理清淤河道36公里、車巴河河道2公里。并積極開展“攜手清四亂,保護母親河”專項行動,嚴厲打擊洮河流域“亂占、亂采、亂堆、亂建”等現象,集中清理流域范圍內的垃圾、雜草、枯爛樹枝等水面漂浮物10余噸,確保河暢、水清、岸綠、景美。
四是以小手拉大手為優勢,聚力共建清潔家園。
卓尼團縣委、教育系統全面聚焦“搶占綠色崛起制高點、打造環境革命升級版”戰略目標,按照“教育一個學生,帶動一個家庭,影響一個社區(村組),文明整個社會”的整治思路,積極組織開展整治環境衛生“進校園、進課堂、進家庭”,“一掃二保三行動”(一掃”即每周至少進行一次衛生大掃除;“二保”即:保持好公共衛生,保持好個人衛生;“三行動”即:老師先行動起來搞好衛生,老師帶動學生行動起來搞好衛生,學生帶動家長行動起來搞好家庭、社區衛生)等一系列“小手拉大手,共創清潔家園”活動。團縣委積極發揮黨的助手和后備軍的力量,倡導各級學校、團委、團支部,開展環境衛生整治志愿活動,切實用青少年學生的實際行動,推動家庭、帶動村組、影響社會廣泛參與城鄉環境綜合整治鞏固提升行動。
五是以群眾參與為主體,引導各種力量參與環境整治。
卓尼縣委統戰部積極組織全縣18座寺院寺管會宗教教職人員開展以清理“十亂”(亂搭亂建、亂堆亂擺、亂拉亂掛、亂栽亂種、亂停亂放)為主要內容的環境衛生綜合整治行動,各寺教職人員充分發揚不怕累、不怕臟的精神,將寺院周邊的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全部清理干凈,用實際行動提升了寺院及周邊環境衛生狀況,增強了宗教教職人員及信教群眾文明意識、環保意識。
六是以婦女參與為引領,合力共建美麗家園。
卓尼縣各級婦聯積極行動,扎實開展“巾幗共建美麗家園清潔行動”,以“巾幗家美積分超市”為依托,號召廣大婦女和家庭助力推動“清潔行動”與“全域無垃圾治理”“廁所革命”深度融合,引導家庭從改變生活和衛生習慣入手,自覺整治房前屋后,室內室外環境衛生,全面凈化綠化美化庭院,助推村容村貌提升。卓尼縣創建省級“美麗庭院”示范村1戶,“美麗庭院”示范戶14戶,州、縣級“美麗庭院”示范戶100戶,“巾幗家美積分超市”兌換物品600余人,使全縣廣大家庭學有榜樣,趕有標桿,發揮了良好的典型帶動作用。
七是以精細化保潔為常態,不斷優化城市環境。
卓尼縣住建局以提升居民生活品質為核心,以環境美、市容美為目標,以城市環衛管干分離為抓手,全面推進長效化、精細化、網格化、制度化、規范化管理,并以飽滿的工作熱情積極進取、下足繡花功夫,全時段、全方位、全天候不間斷開展巡查整治與清掃保潔,依法整治城區各街道亂擺亂放、占道經營、馬路市場等違規亂擠亂占行為200多起、行政處罰4起、罰款0.72萬元;移除廢舊線桿110根,梳理捆綁凌亂線路300余處,清理斷頭線纜500余處;拆除破舊廣告牌匾156個,嚴格要求新設統一牌匾232個;清理亂貼、亂涂、亂畫約300余處;清理生活垃圾1.5萬余噸,做到清掃區域內無垃圾、無亂堆亂放、無占道經營、無白色污染和懸掛物體,徹底消除城市衛生死角和盲區,使城市環境變得更加靚麗、宜居、樂業。
八是以履職盡責為要求,持續凈化區域衛生。
卓尼縣直各部門單位主要領導按照“全員參與、全時保潔”的工作要求,主動擔當、積極作為,組織單位職工常態化、高標準履行責任區域環境衛生整治工作任務,購置鐵鍬、掃帚、鉗子、垃圾袋等環衛工具5000余件,雇傭挖機、鏟車大型機械100余次,全面及時清理責任區域內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確保城鄉結合部全域衛生干凈整潔,為舒適優美的城市環境加分添彩。
九是多措并舉共發力,鄉鎮村組換新顏。
卓尼縣各鄉鎮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克服松勁厭戰和盲目樂觀的思想,建立完善網格化管理機制,動員各方力量、強化各種舉措,細化治理任務、明確責任主體,緊盯村里村外、房前屋后、田間地頭、河塘溝渠、村道巷道、戶里戶外等重點區域和重點部位,突出清理死角盲區,定期集中開展衛生大掃除、垃圾大清理、環境大整治行動,清運生活垃圾3萬余噸,清理石堆、土堆、草堆、柴堆等亂堆亂放3500余處,清除各類牛皮癬廣告約1000平方米、廢舊地膜200余噸,增加保潔頻次、提高保潔質量,做到村村行動、戶戶開展、人人動手,窗明幾凈、地面干凈、室內整潔。
尼巴鎮
聚焦自身存在的各類問題,不斷加強自我監督,提高黨員、村小組干部及農牧民群眾積極參與環境整治的意識,創新工作方法,成立自查小組,開展村內自查自糾工作。并組織愛心志愿者團隊對特殊貧困戶群眾上門提供免費理發服務,保障群眾生活所需,有效營造了“愛環境、講衛生、守秩序、促和諧”的濃厚氛圍。
刀告鄉
針對村莊周邊、村巷道旁、河道兩岸、田間地頭存在材木亂擺、架桿亂栽、砂石亂放、糞草亂堆、舊房閑置和地膜亂扔等現象,全力掀起了環境衛生綜合整治“攻堅月行動”熱潮。積極發動黨員群眾、村組干部1200余人次,召開現場推進會6次,發放整改通知書120余份,動用各類機械80余臺次,清理廢棄木材60余噸,拆除亂搭亂建廢舊房屋5間,村道沿線廢舊晾曬架300余米,亂堆亂放石料、沙子、土方等10余處,清理河道5公里,清理村道巷道亂堆亂放30處。
木耳鎮
為進一步鞏固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成效,全面提升村容村貌、改善人居環境,打造生態宜居美麗家園,鎮黨委政府組織開展“十亂”督查整治行動,以行政村為責任片區,包隊領導組織干部群眾逐村逐戶排查生活垃圾亂扔亂倒、柴草雜物亂堆亂放、河道砂石亂挖亂采、生活污水亂排亂流、違規廣告亂貼亂畫等“十亂”現象,并與存在“十亂”現象的農牧戶簽訂《木耳鎮環境衛生督查整改通知書》,責令其限期整改。
柳林鎮
結合農村亂占耕建房“八不準”,持續推進違法建設專項治理“百日攻堅行動”,全面查清存量問題底數,逐一分類建立問題臺賬,以“零容忍”的態度對不符合規定、未辦有證件的亂占亂建問題進行重點治理,依法拆除違法建筑3處,彩鋼房、活動板房3處,使耕地不再受非法侵占,通過整治違法亂建問題徹底改善村莊整體面貌。
納浪鎮
搶抓農閑黃金時機,采取組織領導、宣傳引導等措施,將廢舊地膜回收與全域無垃圾、環境衛生專項整治相結合,動員廣大黨員群眾深入田間地頭對影響村容村貌的廢舊地膜進行了集中清理,做到“應清盡清,不留死角”,并對垃圾箱換上“新裝”,有效提升納浪“顏值”。
申藏鎮
組織鎮村干部和農牧民群眾,集中開展環境“頑疾”整治行動,調用挖機、鏟車等大型機械,重點對各村石堆、土堆、沙堆亂放,建筑垃圾、生活垃圾亂倒,柴草雜物亂堆、公共空間和道路亂擠亂占等突出問題進行集中整治,為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再添新力。
自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工作開展以來,卓尼縣各鄉鎮和縣直各部門都能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大環保理念,將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工作與“一十百千萬”工程、生態文明小康村建設及人居環境整治等工作緊密結合,全力鞏固提升城鄉環境綜合整治成效,形成了全區域覆蓋、全天候保潔、全過程監管的工作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