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境內群山環繞,有“西湖晚照“紫螃煙云”等美麗的自然風光;有明衛城、鳴鶴城、隍廟、雷祖廟、李家墳等文化遺產和人文景觀;有傳統端午節迎神賽會等大型民俗活動;有粗狂豪放、婉轉悅耳的“洮州花兒”。新城這塊古老神奇的熱土,是避暑度假的絕佳去處。
新城鎮古稱洪和城、洮州衛城,自秦、漢以來就是古洮州政治、經經、文化、軍事的中心,氣勢雄偉,猶如巨龍盤繞,地處臨潭縣中部,距縣城35千米,是西北地區保存最完整的衛城,新城境內群山環繞,有“西湖晚照”、“紫螃煙云”等美麗的自然風光;有明衛城、鳴鶴城、隍廟、雷祖廟、李家墳等文化遺產和人文景觀;有傳統端午節迎神賽會等大型民俗活動;有祖狂豪放、婉轉悅耳的“洮州花兒”。漢、回、藏等多民族在此繁衍生息,共同發展。
新城鎮有一條修筑于明朝中期的邊墻,因其構筑于當時的洮洲轄地,史稱“洮州邊墻”。據載,邊墻構筑為墻體結合為壕溝的形式。凡平地及峰間平嶺處,皆有墻體,延伸至陡坡處,便塹山為壕,與墻體連接。遇山障、斷崖諸險絕地,既不筑墻,也不開壕,利用地形采取自然防護。沿線制高點,大都筑有烽墩,前后呼應,布局合理。整個邊墻依坡沿山,蜿蜒起伏,蔚為壯觀。在各大隘口,開設通道,被稱為“門音門”。門音門內,大都筑有駐軍堡城。
時代更迭,歲月悠悠,歷經寒暑的洮州邊墻沉寂于荒煙叢嶺之中,已顯殘缺的墻體,無處不留有久遠明光的印記。“著意種花花不活,無心栽柳柳成陰”。當初修筑邊墻是以單純的軍事防御為目的,邊墻筑成之后,卻產生了綜合性的社會效應;赝呀浭湃サ500年,我們反而能夠更加清晰地感受到這條邊墻鑒的歷史意義和作用經濟交流線,又是一條纟邊墻首先是一條軍事防御線,是一條線。
端午迎神賽會
經許區城分界線,還是一條民族關系交融新城蘇維埃舊址,舊稱韃王金鑾殿,始建于13世紀的元代最早是元世祖忽必烈南征云南大理時的行宮。它坐落在新城明代筑建的洮州衛城中心偏北的高臺地上,周圍是九里城垣,城外四山環衛,烽火墩臺相峙,是一處既具800年古跡景觀,又有現代革命史地意義的勝地。
1936年的8月,中國工農紅軍二、四方面軍在朱德、張國燾、徐向前率領下長征攻占臨潭,總部就設在這里,領導臨潭人民掀起了工農革命斗爭,在這里建立了甘南歷史上第一個蘇維埃政權,揭開了臨潭人民革命的新篇章。更重要的是二、四方面軍于同年9月27日在這里召開了“中共中央西北局會議”,最后決定了紅軍繼續北上的方針,抵制了張國燾要二、四方面軍西入青海、進兵新疆的錯誤計劃,保證了與中央紅軍的會師及二、四方面軍長征的勝利。朱德同志還曾在這里作了整軍報告,寫下了“抗日反蔣星夜渡,為國跋涉到臨潭”的詩句。其后的1943年3月,它又成為肋巴佛等領導的甘南農牧民起義軍在新城征戰中的指揮所?谷諔馉幹,臨潭人民為紀念抗日陣亡將士,曾設忠烈祠于此。因此,它成為當地人民永久懷念的革命遺址,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共臨潭縣委、縣人民政府在西遷舊城之前,在此設駐辦公四年。
蘇維埃舊址
蘇維埃舊址后面是當地群眾祭祀天地及民族英烈的場所,又稱為隍廟,F存主建筑殿宇四座,即正北大殿、東西兩側殿、山門樓臺和東西廊房,均為典型的高階深廊、飛檐斗拱、復瓦彩繪的歇山式木質中式建筑。
洮州城一年一度的端午迎神賽會民俗活動,延續舉辦三天,是臨潭縣規模最大、地域輻射面最廣的廟會活動。從明初開始,洮州端午迎神賽會就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綿延至今已有500多年,是藏鄉風俗與江淮古風完美結合的一種別具一格的民俗文化,是全國獨一無二的民俗活動。新城鎮的洮州民俗文化節以端午節賽神會為主,其間有民間社火表演、洮州花兒對唱、民間手工藝展覽、經貿洽談等。其中洮州花兒是我國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已成為中華民族文化遺產,如今在新城廣為流傳…隍廟門口的對聯“人民偉大千古傳承洮州風、英烈不朽萬眾同心端午祭”道出了端午迎神賽會的實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