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家大愛傳美德
文/ 洪波
在碌曲縣西倉鎮新寺村有一戶普通而又特殊的家庭,因為這個家里有一個家庭成員與他們沒有血緣關系,但是全家人在精神和物質生活等各方面給了老人兒女般的照顧,用36年的時光扮靚了殘疾人的一生,他們用愛心和孝心演繹著人間真情,講述了一個小家大愛的美德故事。

一個決定 擔起責任。張宗禮家和馬三保的這份愛心故事是從1982年開始的。當年,馬三保,男,49歲,一個聽力和語言有障礙的殘疾人,每日四處游蕩,饑一頓、飽一頓。張宗禮,西倉鄉新寺村村民,40歲,在家放羊?粗律啦徽、四處要飯的馬三保張宗禮和妻子商量后決定贍養馬三保,給流浪的孤寡老人一個遮風擋雨的地方。當時張宗禮家并不寬裕,上有父母,下有年幼的4個孩子,全家人靠放牧和種莊稼維持生計,沒有其他經濟收入,生活也是相當困難,但他們還是將馬三保留了下來。從此以后,馬三保的一杯開水、一碗熱飯、起床洗臉、換洗衣物、擦洗身體、晚上被子是否蓋好,感冒生病了看病喂藥等生活瑣事都在張宗禮家人的生活清單上,一家人每天扮演著父母的角色、履行著兒子的義務,打理著馬三保的生活起居和衣食住行,而且這一干就是一生一世。
親情相依 不離不棄。馬三保因為聽力和語言有障礙,所以照顧他張宗禮一家人需要付出比平常人多出十倍百倍的心血。無論家里多忙、事情多急他們走到哪兒都要帶著馬三保,照顧他、陪伴他。照顧這樣的殘疾人雖說張宗禮家人已經做了十足的心理準備,但生活中的突發事件總是讓他們措手不及。有一年,在牧場放牧的張宗禮因照顧患病的父親離開牧場,交待馬三保照看牛羊,這個三保阿爺失職了:30多只羊沒有入圈被狼活活咬死。這樣的損失對于這個家庭來說是個天文數字,全家人兩年的勞動收入就這樣沒了,面對馬三保張宗禮全家沒有絲毫的責怪。
1990年,馬三保偷偷溜出去獨自外出散步,出了交通事故,頭部受傷,腳踝骨折。得知馬三保住院的消息后張宗禮第一時間赴醫院了解情況?粗稍诓〈采蠞M頭是血的馬三保,張宗禮的眼淚奪眶而出,用顫抖的聲音說“你要有個三長兩短,我該怎么活啊?”傷筋動骨100天,在馬三保住院期間張宗禮和妻子每天除了端水喂飯、接屎端尿、擦藥撓癢,還從精神上給予鼓勵和幫助,像哄小孩一樣哄三保阿爺,盡心盡力照顧至完全康復。所有的感激和感動沒辦法用語言來傾訴,一串串的眼淚成了馬三保對張宗禮一家人唯一的表達方式。探病看望的親戚朋友勸張宗禮盡早送走馬三保,免得他再惹出什么麻煩,可他卻說:“馬三保他不是別人,他是我的家人,我不能把他送走,無論如何我都會養他一輩子的”。一句簡單的話語詮釋了他們的親情,他們是一家人,永遠都不離不棄。

優良家風 代代相傳。“尊老愛幼、熱情好客、團結鄰里、家庭和睦”是這個家的家風。所有的家庭成員都用行動實踐和傳承家風。如今,張宗禮夫婦年事已高,照顧三保阿爺的愛心接力棒由兒子和兒媳接替,兒子張俊伍、兒媳馬克力蘇米、孫女張麗娜,孫子張福海,他們也樹立了正確的敬老觀,從小就懂得孝敬老人,從不惹三保阿爺生氣。2014年馬三;寄X梗,半身不遂,癱瘓在床。張俊伍和兒媳馬克力蘇米帶老人四處看病就醫,按摩四肢、接屎端尿,從不抱怨。出院后,為了讓三保阿爺盡早康復,兒媳馬克力蘇米放棄了打工掙錢的機會,專心待家里照顧老人,按時做好飯菜,喂老人吃飯;大小便失禁了她及時換洗床單衣物,從不讓老人用潮濕的被褥和衣褲;按時按摩身體,防止肌肉萎縮。孫女張麗娜和孫子張福海,他們也把業余時間安排的滿滿的,一到休息日給三保阿爺洗澡、洗頭發、刮胡子、曬太陽、活動筋骨。在一家人的細心照料下,癱瘓在床的馬三,F在已恢復到直立行走了。張宗禮和他家人的善良與孝心感動了碌曲人民,他們的優秀事跡飄進了千家萬戶,被人們廣為傳誦,他們是碌曲所有黨員干部和群眾學習的榜樣。
張宗禮一家給了馬三保老人溫暖的港灣,讓他的生活不再饑餓,不再寒冷、不再孤單,他們用生活中的小事詮釋著家是愛的港灣的真諦,他們用獨特的方式實踐著、豐富著文明家庭的內涵,這份濃濃的人間真情,構建了溫馨和諧的大愛無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