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南網據中新網訊 (記者 南如卓瑪)格薩爾說唱神授藝人消失,現存只有吟誦藝人,部分遺產“人亡藝絕”,有些珍貴實物與資料遭到毀棄或流失境外,甘肅甘南藏區優秀的非遺文化面臨失傳和逐漸消亡的“危機”。對此,該州近年來加速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目前已建立非遺資料庫,收錄了十大類共518項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并加緊“數字化”。
資料圖 藏戲藝術。 中新社記者 張暢 攝
甘南屬安多藏區,境內拉卜楞寺歷來是安多藏區的宗教、藝術、文化中心,境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192項列入州級,38項列入省級,8項列入國家級。同時培養國家級非遺傳承人5人,省級非遺傳承人58人。
甘南州文廣新局局長曹世清5日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該州自2005年開始抽調專業人員赴縣、鄉、村進行調查采訪和搶救搜集,尤其對高齡和瀕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人進行集中搜集整理。同時,觀摩體驗原生態非遺項目,并嘗試用文字、視頻、音頻等數字化形式記錄下來。
藏戲是甘南州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曹世清說,為了使這一珍貴的民族文化實現“活態傳承”,該州自主創排了大型安多南木特藏戲《唐東杰布》,并在多地巡演。同時,不定期在劇院、廣場等場地舉辦“南木特”藏戲展演,推廣和傳承甘南藏戲。
插箭節、娘乃節、毛蘭姆法會……甘南藏區一年四季有豐富的民俗宗教活動,這也成為該州記錄和傳承非遺的重要途徑。如:夏河拉卜楞寺每年舉行的正月、二月、七月大法會上,該州民族民間文化精品——酥油花、“桑欠木”、“哈欠木”、佛殿音樂“道得爾”等悉數亮相,這使甘南密集加速拍攝、記錄,實現對民俗類非遺“數字化”。
此外,甘南還相繼出版發行了《甘南州歷史文化叢書》《甘南藏族民歌》《甘南州藏戲劇本集》《夏河縣非物質文化遺產》《舟曲非物質文化遺產叢書》《夢幻香巴拉》《卓尼影像》等書籍,基本記錄了甘南非遺資源全貌。(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