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藝術品自古是藏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身上穿的、頭上戴的、腰間掛的以及勞動工具、家中擺設、房屋裝飾等等,每一件都與工藝制作緊密相關。愛美是藏族人民的天性,在他們的心目中,美不僅是精神的需要,也是物質的象征。在藏區任何一個地方,要找一件裝飾精美的物件并不很難,相反找一個沒有裝飾的器物也許要更困難一些。圖為:西藏羌麥村婦女服飾。攝影:米瑪次仁
近些年,受西藏民族風情旅游的熱潮驅使,那些富有民族特色的民族手工藝品,也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一提到西藏的民族手工藝品,人們自然會想到寺廟建筑群金碧輝煌的金頂、飛禽走獸,百姓生活中使用的金銀銅鐵器,高檔別致的“松巴”靴,江孜的卡墊,拉孜的藏刀,仁布的玉器,吉隆的木碗、竹器等。圖為:拉孜藏刀是西藏日喀則拉孜縣出產的手工藏刀,是較好辨認的品種之一。攝影:任國強
金屬飾物在整個西藏歷史上都非常盛行。最常見的是各種各樣的護身佛龕“嘎烏”,我們通?吹降闹皇撬恋耐獗,其實里邊往往放置著佛像或其他神物。“嘎烏”大多采用金銀雕鑿,并鑲嵌寶石。“嘎烏”的種類主要以農林牧區域區分,日喀則一帶屬農區,“嘎烏”形狀多為八角形,節日期間婦女們將相應飾物與其一起佩戴在胸前。圖為:札達服飾。攝影:米瑪次仁
由于生活習慣變化,農區人民已很少佩戴器具之類,不過日喀則一帶婦女腰飾可謂獨樹一幟。日喀則婦女習慣在后腰圍塊圍腰,圍腰前邊兩端用金屬腰鉤牽掛,腰鉤分黃銅、白銅、銀質等。黃銅多采用模鑄制作,歷史久遠,圖案主要為師寶圖、孔雀、妙蓮等。白銅與銀質腰鉤做法基本相似,均用淺浮雕,圖案復雜繁瑣,內容豐富,有龍、鳳、吉祥八寶、和睦四瑞、六長壽等。圖為:在開滿野花的草原拍照的新娘。攝影:成都德翼堂攝影工作室
在漢文化中,首飾一般是作為人體和服裝的“點綴”。而藏文化中,尤其對女性而言用“渾身披掛”更為貼切。除了“嘎烏”,還有頭上佩的簪子、發卡、骨環、玉磐及各類耳環等;胸前戴的項鏈、托架(遠古金屬生物)等各類護身飾件;腰上系的圖紋腰帶、金屬腰帶,懸掛的火鐮、腰包、奶勾、藏刀、小鈴等一大批精美飾件;手上戴的各類戒指手鐲;背后披掛的氆氌五彩飾帶,以及各類金銀珠寶。圖為:札達底雅服飾。攝影:米瑪次仁
這些首飾掛件均為手工精制而成,金銀珠寶的選料和制作頗有獨到之處。首飾、掛件以裝飾為目的,藏族人民很看重其藝術性與文化性,并十分善于將生活中的動物、植物以及理想中的吉祥物衍變為圖紋用在首飾中。圖為:普蘭非物質文化遺產——飛天服飾。攝影:米瑪次仁(中國西藏網 綜合/周晶)
|